從Intel IDF 2010 Fall看PC未來趨勢

四大主軸揭示Intel由純硬體製造商轉向全面服務提供者的藍圖,2010年微架構的改進將運算與繪圖晶片整合在同一晶粒上。Sandy Bridge聚焦在影像處理的加強,宣示「消費資訊」時代的來臨;Oak Trail則鎖定平板熱潮,帶領Atom家族進軍各項電子產品領域。Intel看好情境知覺運算帶來的硬體及服務商機,微機電(MEMS)、適地化服務(LBS)之應用可 [...]

改變行動廣告生態的Apple iAd

Steve Jobs宣佈Apple行動廣告網路iAd平台已經於2010年7月1日正式上路。軟體開發商與廣告商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之後,好壞參半的評論開始流傳於廠商之中。可是根據IDC預估2010年美國行動廣告營收市佔率,Apple與Google分別都將拿下21%,這個數字對於初次進入行動廣告市場的Apple,以及長期主導網路廣告的Google來說,都別具意義。 [...]

2010年晶圓代工的回顧及2011年展望

加入Fab-Lite的廠商總銷售量將約占整體半導體28%,這效益每年貢獻約41億美元的成長,比無晶圓廠年成長31億美元還多10億美元,未來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IDM釋單。第二季更將降到90%,屆時將產生微幅供過於求的現象。晶圓代工有技術、客戶關係及充分彈性的生產鏈等3個成功的關鍵。聯電要勝過GlobalFoundries就必須加速45nm導入量產的技術,預估G [...]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展-IC廠商的機遇與挑戰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型手機功能創新與處理器性能提升之間的關係,並對TI、Qualcomm等IC廠商未來的市場格局做出預測。而在硬體、軟體、應用平台整合浪潮中,IC廠商在推出智慧型手機平台時應該如何採取針對性的策略,並對參與中國的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國際與兩岸IC廠商市場前景進行分析,對聯發科面臨的危機逐一闡述。 [...]

中國一~三級城市成國際NB廠一級戰區

中國經濟成長率在2015年仍能維持在9~10%,每年平均PC成長率應能維持在20%,依照此推算,2014年中國有機會在PC銷售量超越美國。隨著中國消費型NB需求成長率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且NB取代DT已是大勢所趨,聯想在NB及PC在中國的整體市占率將不再具有絕對優勢。雖然競爭激烈,但一~三級城市仍是PC重要的消費族群。 [...]

注意!低價智慧型手機來襲

根據歷史法則,任何具有未來潛力的電子商品,銷售價格都需要下跌至消費大眾可以接受的價格點,當這個引爆點來臨時,才是這個商品真正的黃金成長時期。早期的PC、1990年代的手機、LCD TV都是遵循著這個不變的法則。智慧型手機在各家國際大廠,如聯發科、宏達電、Nokia、ST-Ericsson等,紛紛提出低價智慧型手機的解決方案構思下,可見不久的將來,低價智慧型手 [...]

從IFA 2010看消費性電子產品發展新趨勢

IFA 2010的參展廠商從2009年1,164家廠商,成長到2010年1,423家廠商,年成長達22%。而展場面積更是從2009年的12萬1,000平方公尺,大幅躍升到2010年的13萬4,400平方公尺,展場面積成長了10%。消費性電子產品在IFA 2010著朝四大方向邁進,分別為薄型電視智慧化即將興起、眾消費性電子3D新品輩出、串流播放無疆界、Andr [...]

探究全球面板產業低迷對中國彩電廠商的影響

2010年4月以來一直持續緩慢下降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7、8月中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TV面板尤甚,跌價從10美元開始起跳,其中主力機種32吋與40/42吋跌價最多,分別跌了16~23美元。一般來說彩電運營的合理庫存在4~5周左右,然而目前中國彩電廠商最少都背負著60萬台的LCD TV庫存,有的甚至更多,這相當於2個月的庫存量。意味著即便不再採購,這部分 [...]

宣傳推廣

新聞稿

庫存調整結束,2Q25全球智慧手機產量季增4%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智慧手機產量受季節性需求帶動,加乘Opp [...]

2Q25全球牽引逆變器裝機量年增19%,增程式電動車助益SiC機種普及

根據TrendForce最新《全球電動車逆變器市場數據》,2025年第二季受惠純電動車(B [...]

預估2025年iPhone 17系列出貨量小幅成長,Air引領產品線變革

Apple即將發表iPhone 17、iPhone 17 Air(暫名)、iPhone 1 [...]

國際大廠加速投入,預估2030年AR眼鏡出貨量達3,210萬台

根據TrendForce最新《2025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報告,2025年隨著國際 [...]

2Q25晶圓代工營收季增14.6%創新高,TSMC市占達70%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因中國消費補貼引發的提前備貨效應,以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