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機結構與功能

接收機結構與功能

為了適應雙模結構的新應用,必須在傳統手機的結構上加入一個頻率可調模組。該模組功能是通過軟體(程式設定)或硬體(在手機面板加個銨鈕),使手機真正實現WLAN與傳統蜂巢式手機模式切換,而這個切換主要是必須透過改變發射與接收頻率及功率來操作的。消費者選擇了WLAN工作模式後,中央處理器會發出命令,讓發射機和接收機同時調整自己的發射和接收頻率及功率,然後工作於WLA [...]

2003~2004年中國相機手機佔整體手機比重

2003~2004年中國相機手機佔整體手機比重

隨著SonyEricsson在2004年第一季推出全球首款百萬畫素相機手機後,相機手機的熱潮快速被掀起,並加速擴張至中國手機市場。2004年全球共銷售1.86億台相機手機,較2003年成表133.9%,佔整體手機銷售比重也自2003年的14.4%提升至27.9%,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手機市場;2004年中國手機市場共銷售2,455萬台相機手機,較2003年 [...]

2005-06-07 張瑞華
四個短距離無線技術比較

四個短距離無線技術比較

有別於一般的無線傳輸方式,舊有的Ultra Wideband(簡稱UWB)是透過在超大的頻寬中發射大量極短、低功率的脈衝來達到高速傳輸資料的目的。其最早的原理可向前追溯至1887年Heinrich Hertz發現無線電波開始,但一般認為,較正式的UWB技術是濫觴於60年代,屬於軍方的通訊與雷達應用,不過Ultra Wideband這個名稱是一直到了1989年 [...]

UWB於個人區域網路應用示意

UWB於個人區域網路應用示意

除了原本的Wireless USB、Wireless 1394之外,UWB技術近來也陸續被Bluetooth SIG與802.15.4視為是下一代技術標準的底層(PHY),UWB幾乎已成為短距離無線通訊的代名詞。也正因如此,即使仍處於兩陣營僵持不下以及各國頻譜管制尚未完全開放的難關下,其前景仍被眾人所看好。本文就UWB目前所遭遇的現狀展開探討,並針對UWB的 [...]

傳輸距離與轉輸速率的不同的無線通訊規格

傳輸距離與轉輸速率的不同的無線通訊規格

資通訊產品的定義與界線逐漸模糊將是未來電子產品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隨著可攜式產品對於網際網路及多媒體瀏覽傳輸之需求快速增加,下一世代3G系統的開通滿足了消費者此一方面的基本需求,但因資料處理傳輸已逐漸增加並取代部分語音傳輸市場,單位更高傳輸數量的WLAN技術也漸漸的整合在可攜式設備之中,讓手機、PDA等可攜式設備在非語音傳輸中取得更便捷快速的使用環境。另外, [...]

i- mode FeliCa在各領域的應用

i- mode FeliCa在各領域的應用

把手機直接當作悠遊卡搭車或當作錢包購物消費已不再是個遙遠的夢想。目前非接觸IC卡被應用到手機上,結合電子錢包與行動性的概念,手機將變成交易支付的便利工具。NFC的興起,可將智慧卡系統建置在手機內,實現消費數位化,這個趨勢將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並衍生出一個極具爆發力的市場商機。根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的預測,日本地區支援非接觸IC卡的行動電話市場規模在2004年 [...]

中國小靈通用戶數與占總移動用戶數比例情况

中國小靈通用戶數與占總移動用戶數比例情况

自1997年12月浙江余杭開通中國第一個「小靈通」網站後,小靈通就像中國電信產業中的一個神話,在短短七年多的時間內成爲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統計,2001~2004年小靈通用戶數複合成長率高達121.9%,截至2005年3月,用戶總量也已達到7,280.2萬,占總移動用戶數(手機+小靈通)比例約17.3%。 隨著中國3G時代的臨近,市 [...]

相機手機畫素發展

相機手機畫素發展

2004年起大舉進擊市場的相機手機,遵循彩色手機過去2~3年顛覆手機市場之力道,近年來更大幅炒作市場;據In-Stat統計,2004年各家手機大廠至少已經有70%以上之新機種手機都已搭配DSC。而隨著相機手機市場熱鬧非凡,本文即整理2005年有關相機手機之最新應用發展現況,並對台灣業者提出建言。 [...]

宣傳推廣

新聞稿

傳Tesla暫停生產Optimus,技術瓶頸將引領人型機器人產業轉型

近期中國供應鏈傳出Tesla將暫停生產人型機器人Optimus的消息,根據TrendFor [...]

地緣政治、美國出口禁令影響,2025年AI server出貨年增幅度略減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北美大型CSP目前仍是AI server市場需求擴張主力 [...]

中國補貼政策拉動,1Q25智慧手機生產量達2.89億支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一季全球智慧手機生產總數達2.89億支,雖然 [...]

AI強勁需求驅動,1Q25全球前十大IC設計廠營收季增6%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一季因美國關稅政策促使終端電子產品備貨提前啟 [...]

關稅效應與中國補貼政策延續,減輕1Q25淡季效應,晶圓代工營收季減收斂至5.4%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一季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受美國新關稅政策引發的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