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業電腦各廠商的應用領域

台灣工業電腦各廠商的應用領域

2019年1~8月台灣工業電腦產值240億元新台幣,相較2018年同期成長11%。2019年零組件供貨與價格穩定,部份廠商受惠於海外大型標案及併購效益顯著,工業電腦營收比2018年同期表現佳,預估2019年整體產值約370億元新台幣。展望2020年,台灣工業電腦整併腳步趨緩,將持續轉型搶占物聯網商機,醫療和交通等服務應用值得持續關注。 [...]

2016~2020年3D感測模組在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與產值

2016~2020年3D感測模組在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與產值

相比3D感測模組開始在智慧型手機上搭載的初期,眾多品牌廠商在發表會上行銷各種3D感測能帶來的特色應用;現今雖不少智慧型手機產品皆有搭載ToF方案的3D感測模組,但品牌廠商卻未特地針對3D感測大作文章,最大理由還是AR應用的缺乏讓廠商僅將ToF模組視作產品規格競爭的一項數據,因此即使搭載也不會特意針對規格外應用花費唇舌,但隨著Apple不斷推出AR相關SDK、 [...]

2015~2020年全球封測產值預估(含IDM廠)

2015~2020年全球封測產值預估(含IDM廠)

全球前十大封測廠雖大多在2019上半年受到中美貿易衝突、記憶體價格下跌與手機銷售量衰退等因素拖累營收表現,但從2019年第三季開始,中美貿易僵局出現轉機,加上年底銷售旺季備貨等需求帶動,營收陸續回穩,然2019年表現仍因2019上半年跌幅較深而呈現小幅衰退,預估到2020年全球整體營收可望逐步回升並逆勢成長。 [...]

2018年工業電腦各應用領域占比

2018年工業電腦各應用領域占比

2019年1~8月台灣工業電腦產值240億元新台幣,相較2018年同期成長11%。2019年零組件供貨與價格穩定,部份廠商受惠於海外大型標案及併購效益顯著,工業電腦營收比2018年同期表現佳,預估2019年整體產值約370億元新台幣。展望2020年,台灣工業電腦整併腳步趨緩,將持續轉型搶占物聯網商機,醫療和交通等服務應用值得持續關注。 [...]

2016~2020年全球IC設計產業產值預估

2016~2020年全球IC設計產業產值預估

回顧2019年IC設計產業發展,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整體產值表現慘淡,綜觀Broadcom與Qualcomm等大廠區域營收,中國市占有相當程度比重,無怪乎2019年產值有此表現。展望2020年,重要終端市場出貨出現復甦跡象,連帶使得2020年IC設計產值有機會重回900億美元大關,其市場驅動力仍是伺服器與智慧型手機等應用。 [...]

中國移動一卡雙號全球覆蓋四大區域

中國移動一卡雙號全球覆蓋四大區域

隨著通訊技術與基礎設施蓬勃發展,可靠性與普遍性使數位技術成為商業全球化的催化劑,企業不只以本地實體的身份經營,產品亦能為日益成長的跨國客戶群服務,而物聯網可說是成熟行動網路技術與全球化融合的最佳媒介。物聯網的跨國應用推升動力來自全球化潛力,透過跨國物聯網服務不僅能提供跨區作業方式和優化流程效率,也為物聯網應用提供更廣泛選擇。 本篇報告先就跨國物聯網之主 [...]

2019-11-25 曾伯楷
新興科技與航空產業數位轉型

新興科技與航空產業數位轉型

因數位科技的突破與創新,使得航空產業及其就業結構潛在巨大變化與轉型契機。 [...]

2010~2020年全球平板機出貨量

2010~2020年全球平板機出貨量

2019年全球平板機的出貨規模下滑至1億2,790萬台,相較2018年1億4,590萬台大幅減少12.3%,2020年預估出貨仍將持續衰退4%。 Apple iPad產品家族預估以4,190萬台出貨規模穩居平板機出貨龍頭,透過更精準的產品定位鎖定不同消費者需求,拿下近1/3市場版圖。Samsung出貨量預估為2,170萬台,透過尺寸收斂等方式達到成本管 [...]

宣傳推廣

新聞稿

庫存調整結束,2Q25全球智慧手機產量季增4%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智慧手機產量受季節性需求帶動,加乘Opp [...]

2Q25全球牽引逆變器裝機量年增19%,增程式電動車助益SiC機種普及

根據TrendForce最新《全球電動車逆變器市場數據》,2025年第二季受惠純電動車(B [...]

預估2025年iPhone 17系列出貨量小幅成長,Air引領產品線變革

Apple即將發表iPhone 17、iPhone 17 Air(暫名)、iPhone 1 [...]

國際大廠加速投入,預估2030年AR眼鏡出貨量達3,210萬台

根據TrendForce最新《2025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報告,2025年隨著國際 [...]

2Q25晶圓代工營收季增14.6%創新高,TSMC市占達70%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因中國消費補貼引發的提前備貨效應,以及下 [...]